據了解,《美國醫學會雜志》迄今已有近140年連續出版的歷史,是國際知名的醫學雜志,此次發表的文章第一作者為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王麗敏、青海大學彭雯和慢病中心趙振平,通訊作者為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研究員和西安交通大學領軍學者、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王友發教授。
該研究基于中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項目,利用2013-2014年與2018-2019年兩輪采集到的343929名具有全國代表性的人群數據,系統分析了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以及相關危險因素的變化趨勢。該研究顯示,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從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年的12.4%,但2018年糖尿病知曉率僅為36.7%,治療率為32.9%,治療控制率為50.1%,總體水平較低。此外,參考國際上公認的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診斷標準,2013-2018年期間我國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也從35.7%上升到38.1%,加強防控勢在必行。
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糖尿病前期值得注意
2013年我國糖尿病標化患病率為10.9%,2018年提高到12.4%;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均低于男性(2013年分別為10.2%和11.7%;2018年分別為11.5%和13.3%);糖尿病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2013年18-29歲人群患病率為5.0%,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20.7%;2018年18-29歲人群患病率為5.0%,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27.3%。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也在增高,2018年達到38.1%,提示人群存在潛在風險。
糖尿病患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尚需提升
雖然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知曉率和治療率總體有所上升,但仍不夠理想。2018年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知曉者為36.7%;近1/3 患者(32.9%) 接受過規范治療,其中有50.1%的患者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2013年到2018年期間農村居民糖尿病知曉率有明顯提高,治療率和治療控制率雖有提升但沒有統計學差異。
五年間糖尿病相關危險因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在2013-2018年期間,我國成年人的不合理飲食、身體活動不足、吸煙和飲酒等危險因素流行率總體有所上升,顯示這些可防可控的危險因素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例如,2018年我國男性吸煙率為50.1%;水果/蔬菜攝入量不足的成人約為44.4%;五年間紅肉攝入量過多的比例從32.6%增加到42.3%,而身體活動不足率也從16.0%增加到22.0%。令人更為擔憂的是,根據我國判斷肥胖的體重指數(BMI)標準,五年間肥胖患病率從14.1%上升到16.5%;中心性肥胖從31.6%增加到35.4%。由此測算,2018年有一半成年人(50.1%)處于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狀態。
我國現在和未來需要做什么?
該研究發現,2018年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12.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為8.3%);與其他國家相比,高于同屬于亞洲國家的印度(2016年6.7%),但低于美國(2018年14.6%)和韓國(2016年13.7%)。
慢性病的發生、發展受到人口老齡化、城市化、社會心理壓力、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健康素養以及健康管理質量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紤]到我國龐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居高不下的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率,以及還在上升的超重/肥胖態勢,如果不加大糖尿病防控力度,未來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率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如果不強化糖尿病控制效果,未來由此造成的后果很有可能會更加嚴重。
此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和臨床意義,提醒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政府主導、多部門協調、全社會參與的慢性病防控機制,綜合施策加大防控力度。強調預防為主,加強危險因素控制,增加篩查提高糖尿病患病知曉,針對糖尿病前期和高危人群進行及早干預,防治結合提高糖尿病管理效果,特別是提升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對慢性病管理的水平,以及加強對男性、老年人群等特殊人群的精準防控的措施,提高成人糖尿病的治療率和控制率。如果未來可防可控的危險因素能得到有效控制,超重肥胖率增速進一步放緩,那么糖尿病患病率也有希望減緩或遏制上升趨勢,更好地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
(轉自人民網-人民健康)
附件: